2022-05-16 10:10:18
浏览:
莆田是海带养殖大市,但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经营主体“小、弱、散”,工艺技术落后,生产粗放、自主品牌培育不力等问题——
海带丰收后的烦恼
我市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水质优良的海湾,今年,全市海带养殖又喜迎丰收。但连日阴雨让养殖户们高兴不起来——下雨天海带无法晾晒、容易烂,对收成影响很大。
靠天吃饭问题多
平海镇嵌头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,耕地面积20余公顷,海域面积近400公顷,人口3800余人,是典型的靠海吃饭的渔村。
今年,该村海带养殖户有70户,养殖海带140余公顷。时下,保障养殖户海带丰收增收是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黄德恩的头等大事。他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,以干海带12元/公斤计算,每公顷产值75万元,今年该镇海带总产值可超过1亿元。根据今年的海带行情,预计下半年海带养殖户将增至140户,养殖面积预计达280公顷,明年总产值可望超过2个亿。
“海带收成季有2个月,由于缺乏深加工渠道,这2个月只能晾晒在黄金沙滩上。遇上雨天,海带便烂了,不仅少了收入,还污染环境,丰收不增收,农民心里急呀!”黄德恩满面愁容地说。
近年来,随着我市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休闲产业,平海嵌头黄金沙滩已成为广大游客青睐的“网红”打卡点。可是,每年4月-5月,海带收成季节。金灿灿的黄金沙滩就变成黑乎乎的海带晾晒场,令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乘兴而来,扫兴而归。
记者采访中发现,我市海带产业尚处于粗加工的低端模式,而且粗加工的基本是小作坊,没有一家上规模的海带深加工工厂。
市海洋与渔业局干部杨锦国介绍,市场上鲜海带零售价为7—8元/公斤,而超市销售的深加工海带产品零售价40元/公斤左右。未来,若实现海带深加工,带来的效益将比现有模式高出3倍左右。而且,建成初具规模的海带深加工工厂,不仅可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问题,还可以降低养殖户因天气、市场所带来的风险。
期待深加工破局
今年初,秀屿区开展全面彻底清理撂荒地工作,嵌头村原本可用于晾晒海带的荒地都开始复耕,无法再用于晾晒海带。一些村民还因晾晒场地发生纠纷。建设海带加工厂迫在眉睫。
受疫情影响,上海慕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所有人、莆商李享学最近在家乡组建乡村产业发展研究团队,从事整村运营咨询,提供落地解决方案。5月10日,他来到嵌头村调研后支招:开办海带深加工工厂,腾出黄金沙滩,既解了养殖户面临的多年顽疾,又兴了乡村旅游,富了村民,一举两得。
开办海带深加工厂,推动传统产业升级,突破口在于拿地办厂。“养殖不成问题,苦于没地儿办厂”,黄德恩说,嵌头村积累了20来年的海带养殖经验,养殖户对扩大养殖规模信心十足。至于办厂的地皮,村两委收集村里多数人的建议,结合该村实际情况,意向在一块荒废多年的1公顷沙地建设海带深加工厂。
然而沙地办厂绝非易事。黄德恩介绍,建设一个海带深加工厂费用约600-1000万元,一方面可通过嵌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动员村民参股筹集,以收取养殖户海带加工费为收益来源,再根据股权占比发放收益。另一方面还需引进社会资本,发展嵌头村集体产业,壮大集体经济。
建成海带深加工厂,做强海带产业链,提升产品附加值是这个渔村的梦想,也是嵌头村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一步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,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,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,如果你对文章内容、图片和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信息。
对不起!您访问的产品不存在......